【编者按】为弘扬教育家精神,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,展现我校教师的良好风貌,2025年5月15日,学校开展"师者如光 辉耀东师"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征集活动。各单位积极响应,首期共收到征文30篇,经过完善后的征文将在党委教师工作部网站专题集中展示,后续将持续更新,感谢大家关注!
徐强教授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,一直奋战在科研、教学、服务一线。他大力倡导德字当头、全面发展,致力于全环节育才育人,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在师生中树立了良好声誉。
关于人文学科的育人理想,徐老师形成了鲜明的理念,即“一旨”“两途”“三意”“四端”“五理”“六融通”之说。“一旨”是通识教育、“通人”理想。“两途”分别是“人、文兼修”,强调人格与文风的统一。“三意”(留意、会意、创意)是写作人的心理智能目标。“四端”(哲思、史识、文心、艺趣)指出人文学科浑融素养的四个顶端。“五理”(物理、事理、情理、文理、道理),指出通人的悟解目标。“六融通”(科/文、艺/文、语/文、雅/俗、创/研、理/实融通),指出融会贯通的具体途径。他的科研、教学社会服务,无不贯穿这一理想,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。
发掘科研项目中的育人潜能
徐老师在学术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以实学为尚,注重学术的思政功能。在身体力行的研究中,传递经验与精神,切实起到了育人作用。
文艺文献研究是徐老师的重点研究方向。在多个重要文献项目中,他形成了考证与阐释相结合的风格,重视年谱编纂,提倡在撰写论文中要同步编写资料长编,以为研究提供坚实支撑。近年来,徐老师指导的多篇博士学位论文都受惠于此,在资料长编的编纂中充实文献、生发思路,最终取得优异成绩。徐老师是知名手稿研究专家,他开创了东师手稿中心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模式。他数年来致力于《舒新城日记》《汪曾祺全集》《朱自清全集》《成仿吾全集》等项目,这些作家、学者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,他们身上的爱国爱民、追求正义、热爱传统文化、追求中华富强、创造不息的精神是丰富的思政资源,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起到了正向作用。
在创意写作研究领域,徐老师在创作心理、修辞、听知觉研究方面创获甚夥,尤其注重从感知端研究入手,近年来尝试建构独立的采风学体系,在对采风的历史经验作出考察的基础上,理论联系实际,多次组织大规模的采风活动,并汲取经验,着力从创意写作学科内部培植出较为系统而带有一定开放性的理论,在国内创意写作界引起巨大反响。采风的主要宗旨是倡导扎根现实、书写中国,其中体现着鲜明的育人导向。
通才教育理想下的教学育人模式
徐老师长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,连年承担全校公共写作课程,年年大幅度超额完成课时量。在教学上,他锐意创新,勤于总结,探索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学育人模式。
徐老师执教的本科课致力于变“理论条框的宣讲”为“实训操作的尝试”。相关课程以工作类型为线索、以实训为展开方式、以能力获得为目标,摒弃了纸上谈兵式的理论宣讲,完全以材料案例为课堂教学之依托。每一堂课几乎都安排全员动手环节,日常作业也以实训为主要内容。在此基础上,努力变“照本宣科的独白”为“众声喧哗的复调”。针对具体材料的课堂讲授,拥有相当开放的讨论空间,对于学生来说是经验、知识、联想力、逻辑推理的综合提升。
徐老师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强调实质学术训练,坚持“以项目带动人才培养”“从游式写作”等做法。他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,导师项目和当前研究是一个新生从学习步入研究的阶梯,它可以示范研究思路,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术入口。导师则借此有针对性地了解每一名研究生的特点,因人制宜锤炼选题,形成了“立足项目,各有所长”的局面。为加强研究生的学术写作训练,徐老师创办了师门半月刊《弦音》,以敦促练笔、支撑切磋。徐老师身体力行,每期撰稿,引导学生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,在“从游式写作”中收到教学相长之效。许多硕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都是在《弦音》上连载和讨论中逐渐成型的。
在广泛的服务中建立育人平台
多年来,徐强老师乐于社会服务,在以所长贡献社会的过程中,不忘育人本职,在服务育人上取得良好实效。
徐老师创办的第二课堂性质的“手稿训练营”享誉文献学界。训练营营员以本科生为主、硕博士生为辅,利用课余时间,以项目实训为平台,致力于提高营员的文献整理能力、夯实中文学科多方面基础,培养学术兴趣,营员先后参加过数个大型科研项目,并有机会参与高层次学术会议。全员参与的《纸色墨香》等成果公开出版,增强了营员的学术信心,多名营员在此方向上升学深造。
2022年起,徐老师应邀担任全国总工会与吉林出版集团合作的“中国劳模”大型丛书主编,带领创意写作研究生并邀请部分知名作家、兄弟院校师生加盟,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劳模撰写传记,三年来出版百本,图书进校园、进工厂、进社区,收到显著社会效益,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立项、中宣部主题出版物重点选题等多项荣誉,同时学生提高了实战能力,积累了成果,传记写作也逐渐成为中心的特色方向。
徐老师多年参与或主持各类国培计划和名师研修项目达二十余期,以自己的人文理念辐射中小学语文教学,在多地语文教学界形成影响。徐老师多次召集高水平学术会议,推动手稿学、创意写作等领域学术进步,为东师赢得了学术声誉。
正是在科研、教学、服务相互融通的育人实践中,徐老师实践了“勤奋创新,为人师表”的东师校训精神。徐强老师多年担任文学教师联合党支部书记职务,他在各方面勇当表率,支部被推为学校双创支部,他本人则获得三育人标兵等称号。熟悉徐老师的人都会认同,这些都是实至名归的。
作者:刘竺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