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师德师风 >> 正文

高夯教授:带文科生发现数学之美


  “老师,为什么1/2和50%在统计学上不一样……”近日,下课的铃声早已响过,在东北师范大学逸夫教学楼里,学生们还围着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高夯探讨着新学的知识。他们似乎都已忘记了午饭时间,用学生的话说就是:“听高老师的课,时间总是过得飞快!”

  高夯老师当天给英语、教育、历史等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上数学课。早上六点半,他又准时出现在了校园里,这个习惯他已经坚持了30多年,他希望能精神饱满地给学生上课。高老师来得早,学生们也紧跟老师的步伐早早进了教室,课前十几分钟,教室里就基本满员了。
  “哪个同学来说说小学学的分数?”“我知道,我知道,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……”只见老师和同学们你一言,我一语,一场生动有趣的“聊天”似的数学课开始了。当天讲的是课本上第二章《整数和分数》,高夯不仅把新知识与中小学知识联系了起来,还在每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。在学生遇到新的困惑时,他还会教导学生思考方法,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问题,都要学会找到根源,学会转化成原来会的事情。讨论、问答、演示、比喻……整节课在“欢声笑语”中结束,然而不少同学对刚才的讨论仍“意犹未尽”,“拽住”高夯又探讨了起来。
  “高老师讲课特别有意思。以前我们在高中学数学大部分是做题,而高老师会教我们那些数学知识是怎么来的,如何与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。”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何丽说,在老师给大家印的课本上,数学与各学科的知识之间都建立起了联系,让同学们把学习到的数学思考方法运用到本专业中去融会贯通,学以致用。
同学们口中的课本,是高夯经反复钻研后开发的数学课《人文数学》。
  “《人文数学》里基本都是中学见过的知识,中学主要讲怎么算,而这本书主要是讲述原理,用已知的知识讲解新知识。”高夯说,他注意到文科生学数学很困难,也一直困扰着各高校,甚至部分文科生还“害怕”上数学课。作为教师,他特意为文科生编写教材,便于文科生学习数学知识,培养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。“这里面有法学、心理学、物理、计算机老师的意见,还有学生的意见。”高夯说,由于数学高度抽象,为了让学生能了解数学、喜欢数学、接受数学,他走访多学科教师,进行详细论证,选择了数系、函数、图形、运算、模型等内容,让学生不会过度陌生,而对于这些知识,学生可能是表面上知道,但是深层上不会的问题,这种似会非会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  “我常给他们讲会了什么,再根据会的东西往下走。今天讲的整数就要把整数学明白,当做会的、已知的东西,再往未知的、不会的方向走。”高夯说,刚才上课时有同学在较真“1/2+1/2=1”的问题,他觉得这种较真精神很好,证明他们在思考,希望以知识为载体,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也期望学生能借助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,去看待所在专业的问题,进而解决问题。

  在高夯的课堂上,很多文科生对数学这个学科完成了从“很可怕”到“好有趣”的态度转变。“从来没有想过数学课也可以这么有意思。大家都非常喜欢上高老师的课。”学生们都说,高夯老师对教学的大胆创新,让他们这些文科生建立起理性思维,发现了数学之美。


 (图文转自长春日报)